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的讨论和分享,还能给您不一样的参与感。 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1932年,刘长春只身赴美国参加奥运会。 但由于条件不佳,他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虽然他们失败了,但却激发了中国人民成为体育强国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运动员。
其中,有四位杰出人物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成为中国的新名片。
谁能上榜?
01 刘翔
刘翔实现了中国男子田径的突破,打破了“黄种人不能做田径”的传统观念。
刘翔接触田径行业纯属偶然。 当时,他正在上海冠农小学上二年级。 学校田径队招人的时候,刘翔就去试一试。
没想到,他很有天赋,就加入了学校田径队,一开始就学习跳高。
父母并没有指望他能取得什么成绩,只是让刘翔去锻炼身体。
没想到,从此他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六个月后,刘翔被体校教练看中,希望他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但遭到了大多数家人的反对。
由于刘翔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的妈妈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
好在喜欢运动的父亲支持他,刘翔就跟着教练开始了正式训练。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教练发现他基本上不可能在跳高这项运动上取得什么成绩。
因为他太高了。
不过,刘翔在次要项目100米栏比赛中表现出色,引起了教练的注意,并带领他进入了110米栏。
刘翔愿意练习,而且他很聪明,能够有的放矢地练习。 在教练孙海平的照顾下,刘翔在110米栏的练习中进步很快。
2002年,刘翔打破了亚洲纪录并追平了美国运动员的世界青年纪录,开始崭露头角。
教练组为刘翔制定了“以战当练”的计划。 从此,这股来自中国的旋风经常可以在世界各地的重大田径比赛中看到,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奥运会是世界体坛最大的盛会,是所有运动员梦想的舞台,刘翔也不例外。
他带着自己最热情的目标——夺得金牌,走向了雅典奥运会。
在此之前,还没有中国人,甚至亚洲人曾获得过田径比赛的冠军。
世界上普遍的看法是,亚洲人没有爆炸性的身材,也没有黑人和白人那样的天赋。 黄种人的肌肉纤维注定我们无法成为笔直的田径场上的王者。
但刘翔并不相信这种邪恶。
2004年8月27日,刘翔经过数轮预赛成功晋级决赛,成为首位进入直道决赛的中国人。
他已经创造了历史,但刘翔的目标还不止于此。
预赛中,本次赛事之王阿兰·约翰逊意外被淘汰,这让所有决赛选手都非常紧张,比赛开始前惊喜不断。
刘翔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发令枪一响,他第一个冲了出去。
12秒91,新的奥运纪录和世界纪录。 他以辉煌的姿态赢得了冠军。
这是属于所有黄种人的奇迹。 刘翔挥舞着五星级红旗,向世界宣布黄种人可以在短跑项目中击败黑人和白人。
虽然后来刘翔因伤退役,但这枚奥运金牌足以奠定刘翔的历史地位。 他是一个永恒的里程碑,也是永恒的体育英雄。
02 郎平
郎平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也是一名殿堂级教练。
1978年,从小学习排球的郎平进入国家队,跟随当时最辉煌的女排,连续五次夺得世界冠军。
中国女排成为世界上第一支五连冠的球队,女排精神在全国人民心中传播。
这一时期是中国女排的鼎盛时期,也成为中国体育崛起的象征。 郎平与这支球队一起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女排大满贯之后,郎平退役,随即出任北京市体委副主任一职。 按理说,她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但郎平并不满足于此。
郎平不喜欢体制内的生活,也不想沉迷于过去的辉煌,所以她选择辞去职务,去美国留学。
为了养活自己,她学习并兼职做排球教练。
在国外的22年里,除了1990年代受邀回到中国队之外,郎平其余的时间都在各国旅行。
她从助理教练,到业余队,到职业队,最后成为国家队主教练。 她靠的是实际的硬实力,而不是五连冠的资本。
1999年,郎平来到意大利,成为摩德纳女排主教练。
这里排球很盛行,排球队也很多,但摩德纳女排却从未获得过冠军。
郎平执教摩德纳的第二年,摩德纳就结束了零冠军的历史,郎平也成为了摩德纳的英雄。
2002年,郎平加盟诺瓦拉俱乐部,两年后率队夺得超级杯和联赛冠军。
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足以证明郎平的实力,也让她成为风靡全球的教练。
2005年,郎平执掌美国国家队,三年后率领美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亚军。
这追平了美国女排历史最好成绩,证明了郎平的实力,也让郎平成为了舆论的中心。
她率领美国队与中国队交手,这在当时很多中国人眼中被认为是“叛国行为”。
但郎平知道,她这样做是为了排球事业的发展,也是为了中国女排精神的永恒传播。
2012年,中国女排在伦敦遭遇失利。 中国人民心痛不已。 五连冠的球队在哪里?
卵巢癌中心向郎平伸出了橄榄枝,但郎平提出了很多要求,她想改变原来的训练模式。
经过慎重考虑,排水控制中心同意了郎平的要求,并给郎平开了绿灯,全力支持。
郎平一上任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她只保留了少数老球员,同时大胆提拔朱婷等年轻球员。
她要保证每个职位都有几个人同时竞争,包括老、中、青。 这不仅可以帮助选手成长,也可以让她的战术变幻莫测。
郎平非常重视后勤管理和保障,改变了原来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使管理充满人情味,让队员更加轻松和谐。
2013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重返世界大赛领奖台。
2015年,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2016年,郎平带领年轻女排征战里约。 他们在小组赛垫底出线,让全国人民都感到担忧。
上一场比赛,惠若琪的扣篮确认了中国女排的冠军地位,举国振奋。
女排精神再次进入国人视线,主教练郎平也成为一座新的丰碑。
20多年来,郎平在世界各国执教并取得优异成绩,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教练的优秀,对中国体育产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她所继承的女排拼搏精神也随着她的足迹遍布各个国家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03 李娜
她是第一位赢得网球大满贯赛事的中国运动员,也是第一位赢得大满贯赛事的亚洲运动员。 她对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李娜夺冠之前,网球在中国其实影响力不大。 它甚至被称为“贵族运动”。
事实上,网球是继足球之后世界上第二受欢迎的运动。
2005年,美国有超过2500万人接触网球,普及率超过8%,观看网球比赛的人不计其数。
但在中国,2009年这一数字仅为0.7%。
网球比赛转播稀少,一场比赛的单打冠军只能拿到几千元的奖金。
与观看足球比赛的人数众多以及乒乓球和羽毛球的高人气相比,网球似乎很冷门。
2011年,李娜夺得法网冠军,成为首位夺得女子大满贯的中国运动员,成为炙手可热的体育明星。
可以说,李娜是中国网球运动的开拓者。
她的成功提升了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关注网球比赛,甚至有的人亲自尝试这项运动。
2009年,中国网球开始改革。
李娜成为第一批单飞的运动员。 他们可以安排自己的职业规划,奖金只需交给网球中心即可。
这是一次尝试,李娜在国际赛场上的成功让网球中心相信了这种新模式的正确性,为后来者铺平了道路。
李娜的明星效应促进了我国网球运动的商业化发展,带动了我国网球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最重要的是,李娜个人的成功让中国网球文化被国际接受,成为中国体育向外界展示的一张名片。
2013年,李娜入围《时代》杂志中国杰出女性代表,用实际行动传播中国形象。
04姚明
姚明是中国篮球第一人,打破了欧美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的统治地位。 他也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1998年,姚明进入中国国家队,开始了他的篮球传奇。
此时,姚明最大的目标就是带领中国队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2002年,姚明在美国NBA选秀中被休斯敦火箭队选中,开始了他的NBA之旅。
去美国之前,姚明承诺未来仍会代表中国国家队参赛。 毕竟带领中国队征战奥运会一直是他的梦想。
他认为,为国家而战本身就是一种荣誉。
姚明来到NBA后,凭借高昂的斗志和坚韧的精神,成为了NBA家喻户晓的人物。
姚明不是第一个在NBA打球的中国球星,但他是第一个展现中国尊严和品格的球星。
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盛行的国家。 就连篮球这种强调团队合作的运动,也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
无数曾经闪耀过的NBA球星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姚明不是这种风格。
姚明个人实力很强,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中锋。 他显然是中国队中最耀眼的明星。
但他在比赛中一切都以球队为重,根据球队的需要来安排自己的任务,而不是把自己的亮点放在第一位。
这对美国人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与不羁的美国明星相比,姚明显然优雅而谦虚。
他让美国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集体精神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活力。
火箭主帅曾说过:
“姚明是职业运动员的榜样。他的奉献精神和自律是首屈一指的。”
姚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精神,一种属于中国的文化符号。
在美国期间,姚明很快融入了美国的文化氛围。 他与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交往,向他们传播中华文明。
刚到美国的时候,姚明发现NBA球星都喜欢纹身,很多人特别喜欢在身上纹汉字。
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纹身意味着什么。 其中有的写着“我不勇敢”、“我没有上进”,还有报纸上的各种标语,惹得姚明笑了。
在姚明的带领下,队友们开始尝试了解中国文化,接触这种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的文明。
他为火箭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在国内外拥有无数球迷,为NBA赢得了巨大的海外市场,也将中国篮球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2008年,姚明终于带领中国队闯入奥运会,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目标。
虽然未能打破最好成绩,但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篮球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姚明的影响力显然不仅仅只在篮球领域。 他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姚明的作用胜过很多宣传方式。
姚明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 他在世界各地树立了中国的阳光形象。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韧,在体育领域树立了标杆,打破了中美文化差异,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
参考
[1] 唐大鹏,舒娜,张超晓。 浅谈姚明现象对中国篮球文化的影响[J]. 贵州体育科技,2006(2):17-19。
[2]于淼. 姚明:篮球外交,友谊使者[J]. 对外交流,2008(9):6-7。
[3] 太子. 李娜效应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 8(2): 225-226.
[4] 左娜. “女排精神”背后的郎平故事[J]. 国际人才交流,2016(9):40-42。
[5]蒋述. 郎平为排球而生[J]. 华人世界,2006(4):128-131。
[6] 吴志飞. 刘翔:快乐飞翔[J]. 职业技术,2004(11):26-32。